俗话说: “再狡猾的狐狸,也斗不过好猎手”,这不,一直自嘘为聪明人的王某,为躲债可以说“无所不用其极”,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执行的恢恢法网。
王某是商丘市睢阳区农民,在当地是出了名的“小聪明”。2015年底,其以急需资金为名,向朋友李某借款9万元,约定月息1.5分,期限一年。借款到期后,王某未如期归还,收到法院的传票,聪明的王某想了一招:“我就不去法院,能耐我何?!”
等到的是法院的缺席判决。
判决生效后,李某申请强制执行。睢阳区法院执行法官张鹏立即启动执行模式,查存款、查房屋、找房屋、找财产……一直未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,凌晨围堵、夜晚突击、周末行动……怎么也没找到王某行踪,原来,“小聪明”王某又想一妙招 ——“躲”。
睢阳区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,进行上网临控。
6月5日、6月16日、7月8日,公安大数据连续三次发现王某使用身份证的住宿、购票信息,可待法院干警顺踪抓捕,却一次次都扑了空。
7月24日晚8时,仍在办公室加班的张鹏接到信息反馈,在12360购票信息网发现王某身份证赎买当晚11时商丘至上海火车票的信息。
张鹏向领导请示后,立即带领法警来到商丘火车站,进站口、候车室、验票口、站台上,经过对乘坐同车次的乘客的多轮排查,都没发现王某的身影,这让张鹏他们十分沮丧。
最后,张鹏来到火车上,找到乘警,亮明身份,说明来由,请求乘警再次帮助协查。
凌晨3时许,仍未沉睡的张鹏终于等来了久违的电话。乘警们对睢阳法院的协查通知十分重视,在夜深人静,乘客沉睡之机,逐一突击检查,还真的发现了王某,并将其强行控制。
原来,聪明的王某又耍了个小花招,购票从商丘出发,却从徐州上车,还真躲过了干警的抓捕。
凌晨3时20分,陈琪、陈浩两位法警接到命令,立即驱车赶往上海。
一路疾驰,从商丘到上海7百多公里,陈琪他们用了不到7个小时,连口水也来不及喝,便联系了乘警,办理了交接手续。
“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。这些天,我是庄也不敢进,家也不敢回,住个宾馆也要防备着,坐个火车也得算计着,没想到还是被你们逮住了。早知道这样,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还款呢!”戴上明晃晃的手铐,这次,王某真的后悔了。